Digital 3C Product / 數位商品
-
經典設計再進化,B&O推出EARSET雋永經典設計配備頂尖無線音訊科技
Earset配備了頂尖的無線音訊技術,Bang&Olufsen標誌性音效和新一代的外觀,同時還保持了第一次出現就大獲成功的經典靈活性設計。 Earset的原始設計圖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由Anders Hermansen所繪製,將重點放在製作一款靈活、能適應任何耳朵形狀的耳機。耳機上的調節系統可以單獨調節耳機的角度、耳塞的高度以及耳機掛鉤的曲線,在不同的維度旋轉與伸展,以確保完美貼合。 這是一個關於工程與設計是如何攜手創造出外觀與實用並存的完美作品。B&O概念經理Jakob Kristoffersen分享:「我對我們的設計感到十分自豪,第一代Earset具有靈活的設計與出色的音質效果,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的最愛。非常高興能為大家帶來全新一代Earset耳機,這產品已經更新到無線技術,並且在外觀上也有所創新。」 傳承Bang & Olufsen精神,Earset選用耐用材質。受到液壓系統的啟發,伸縮式活塞採用了鋁材,能夠最大化減小阻力,讓元件能夠流暢地上下移動,確保耳朵佩戴時的舒適感和完美貼合,標誌性的耳掛由拉絲鋁和柔軟的橡膠所構成,一個六角螺絲將耳塞連接到耳掛,突顯了曾經激發初始機械設計的理想。鋁的陽極氧化過程使顏色更層次地融入到材料的核心中,更深也更持久。外殼上的鋁,擁有鑽石切割邊緣和呈放射狀拋光表面來捕捉和反射光線。 新款Earset耳機的構造使它在起點上就與市場上其他耳機有所不同。Earset無需堵住耳朵,就能更舒適地契合耳朵內部。Bang & Olufsen執行音響工程師Knud-Erik Lauridsen分享:「除了更舒適的感受外,這樣的設計還能讓在不影響音質的同時將周圍的聲音融入。 當初,我們所面對的是聲學挑戰,和今天所面臨的人體工程學的挑戰。我們希望設計一款更貼合耳部形狀的耳機,所以這款耳機的尖端會由耳掛支撐置於外耳。耳塞不被隨附在耳朵內部,聲音更加清晰,還能夠聽見周圍聲音元素。這也是受音樂家和自行車運動員青睞的原因之一!」此外,耳塞外殼的設計已被調整至能讓聲音性能發揮出最優的角度,揚聲器的外殼會稍稍地傾向於耳朵,以確保更好地傳遞聲音,減少聲音外漏。 這款耳機的音質效果來自於由釹磁鐵驅動的14.2mm揚聲器單元。揚聲器單元後方的暗格有兩個聲道和一個低音埠來優化聲音性能。藍牙晶片組內的數位等化器用來微調最終的聲音性能,耳機上的格柵設計靈感來源於Beoplay A1上的穿孔形狀,來確保最佳的聲音擴散。Earset的電池續航時間長達五個小時,是日常生活的絕佳伴侶,同時支援USB TYPE-C充電功能快捷方便,時刻為您下一次的旅程做好準備。鋁外殼上有三個按鈕和一個內置麥克風,可以通過藍牙遠端切換音樂、接聽電話或啟動Siri。
-
VESA協會推出HDR開放標準,制定3款DisplayHDR認證等級400、600、1000,搭配自我測試工具,推動產業進入下世代HDR新境界,現場直擊快報
去年(2017年),VESA(美國視訊電子標準協會)推出DisplayPort 1.4規範,導入最新的Alt Mode USB-C與HBR3的規範,讓顯示器能透過USB-C的介面來傳輸高解析度的視訊畫面,以利新一代手機娛樂、專業視訊與電競應用。 今年(2018年),VESA再度推出DisplayPort 1.4a版本,除針對手機平台推出VDC-M壓縮標準、DP8K訊號線認證標準之外,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針對顯示器產業,制定出DisplayHDR的新標準,該標準明確制定出HDR 400、600、1000等入門、中階、高階的HDR顯示器的效能分級標準,搭配VESA協會將於近期展開各種符合HDR的產品認證計畫,將加速產業推出相關的認證產品。 HDR(高動態範圍)這個詞,只要是跟影像、視訊有關的,近年來都會看到這個名詞,從電視、電腦、數位相機、手機,以及各式3C產品都有機會看到,簡單來說,加入HDR主要目的,就是要讓畫面的亮處更亮、暗處更暗,以呈現出最接近真實世界所看到的樣子。 在電視產業中,UHD Alliance(UHD聯盟)在2016年推出了Ultra HD Premium的規範,定義出高達1,000nit與BT2020的亮度與色域標準,讓具備HDR功能的電視,可大幅提升可顯示的色彩與對比範圍,以提供更真實自然的影像,讓影像近乎親眼所見的真實世界。 然而在電腦專用的各種顯示器方面,雖然有廠商推出符合Ultra HD Premium標準的高階顯示器,由於其協會必須繳交權利金,使產品售價也跟著Premium起來,對於市場剛開始的推廣不易,且對筆電顯示器來說,目前技術也暫時做不到Ultra HD Premium的等級。相較於VESA協會來說,他們在視訊標準的制定已有近30年的歷史,會員遍及各產業,因此VESA推出的視訊標準,對產業來說絕對是舉足輕重,這次VESA針對HDR的統一認證標準,推出了HDR400、HDR600與HDR1000,就是要讓電腦產業也有相對應的標準可供遵循。除了原先的最高規HDR1000效能標準(相當於UHD Premium)之外,還制定出HDR600與HDR400這兩種中階與入門效能標準,只要符合該標準的產品,就可打上認證標章,會員是不需要繳交權利金的。 對於製造商來說,VESA的DisplayHDR全新標準,除可打破業界以往濫用HDR(高動態範圍)一詞來號稱自己的產品支援HDR之外,也能給予業界一個開放且完全透明化認證標準,能協助各LCD顯示器製造商,製作出不同HDR效能分級的產品。 對於一般消費者端而言, VESA協會也推出自我測試工具,讓一般用戶能夠自行下載測試工具,來檢視自己的顯示器是否符合最新的HDR標準,讓玩家們無論是在看影片或玩遊戲時,能夠看到更優異的畫質,展開豐富的視覺饗宴。 以下就是這次VESA發表的三篇相關新聞(A)、(B)、(C)。以及發表會的現場直擊(D)! 美國視訊電子標準協會(VESA)宣布制定顯示器產業第一個高動態範圍(HDR)畫質的完全開放性標準,透過釋出測試規格,明確規範亮度(luminance)、色域(color gamut)、位元深度(bit depth)、以及從全白到全黑所需的驅動電壓上升時間(rise time)。新釋出的VESA高效能螢幕與顯示器相容測試規範(DisplayHDR),初期瞄準搭載液晶顯示器(LCD)面板的筆電顯示器與PC桌機螢幕的需求。首度釋出的DisplayHDR 1.0版制定三種不同的HDR系統效能,來促進PC市場全面採納HDR技術。HDR提供更好的對比與顯色精準度,色彩也比標準動態範圍(SDR)螢幕更加鮮艷,因此逐漸受到各類應用的青睞,其中包括電影、遊戲、以及製作相片與影片內容等。 VESA在採納20多家會員公司的意見後,才發展出DisplayHDR規範。這些會員包括生產顯示器、繪圖卡、CPU、面板、顯示器驅動及與元件的各大主要OEM廠商,以及色彩校正方案的供應商。參與廠商的名單敬請參考網站。 DisplayHDR 1.0版瞄準目前在PC市場顯示器擁有超過99%比重的LCD。VESA未來釋出的新版規格將納入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與其他顯示技術,來因應日趨普及的新產品,另外還將提升至更高的HDR效能。DisplayHDR的發展主要受PC市場的各種需求所帶動,但也在其他市場推升HDR效能水準。 HDR標誌與品牌大量出現,但直至目前都沒有一個完全透明化測試方法的開放標準。由於廠商通常沒有提供詳細的HDR效能,消費者也就無法取得有意義的效能資訊。透過DisplayHDR,VESA目標希望藉由以下步驟來消弭這項問題: ● 創定一項初期瞄準PC產業的規範,未來將公開透明地與各界分享 ● 開發一套自動化測試工具,讓終端使用者能自行下載進行測試 ● 針對HDR提供一整套健全的測試標準,能明確測定購入裝置的效能 新規範針對PC顯示器定義三種HDR效能等級,分別為基本(DisplayHDR 400)、中階(DisplayHDR 600)、以及高階(DisplayHDR 1000)。這些等級根據8項特定參數要求與相關測試進行評比,其中包括: ● 涉及不同情境的三項尖峰亮度測試:小型點狀光源/高亮度、短時間全螢幕閃光亮度,以及在明亮環境的最佳使用狀態,像是戶外日間或明亮的辦公室照明 ● 兩項對比量測:其中一項是原生面板對比,另一項是局部調光(local dimming) ● BT.709與DCI-P3色域的色彩測試 ● 位元深度要求測試:這些測試模擬最低位元深度,包含由終端使用者的簡單視覺測試來確認結果 ● HDR反應效能測試:透過分析背光對亮度變化的反應速度,針對遊戲與快動作電影的理想顯像表現之背光反應設立效能指標 VESA DisplayHDR任務小組負責人暨英特爾(Intel)的VESA駐會代表Roland Wooster表示:「我們選擇400 nit作為DisplayHDR規格的切入點,有三個主要原因:第一,400 nit亮度比一般SDR筆電螢幕還高50%;第二,位元深度要求是真實8位元,而大多數SDR面板僅有6位元,再透過抖色處理模擬出8位元視訊顯像效果; 最後,DisplayHDR 400規格要求至少支援HDR-10與全域調光。透過這種分級式規格,從基本效能一路涵蓋到高階HDR效能,PC製造商終於擁有一致、可測量的HDR效能參數。此外,消費者在選購新PC時可認明HDR評比數字,即可得知產品的真實效能。」 VESA執行總監Bill Lempesis表示:「發展這項規格是在一系列視訊標準中很自然的方向。此外,我們領先各個標準機構,率先針對HDR認證發展公開釋出測試工具,針對上述各項測試擬定一套方法,終端使用者無須投資昂貴的實驗室硬體就能使用。大多數測試僅須用到色差儀(colorimeter),而許多使用者手邊已有這類設備。簡化測試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要素,有助於讓DisplayHDR成為一項真正可行且方便消費使用的規格。」 VESA於2018年1月9日至12日的CES電子展上,展出多款符合DisplayHDR規格的新產品。有關開放式DisplayHDR規格與測試工具的詳細資訊,敬請瀏覽官網。 備註:nit是可見光強度的單位,通常用來指明LCD螢幕的亮度。一個nit等於一平方公尺一燭光的亮度。 美國視訊電子標準協會(VESA)宣布DP8K認證的DisplayPort訊號線已問市,且原生DisplayPort訊號線也確保能支援DisplayPort High Bit Rate 3(HBR3)。HBR3是DisplayPort標準1.4版支援的最高位元率(每條管線8.1 Gigabit/秒的傳輸率),速度足以用單條訊號線傳送每秒60幀(fps)的8K解析度影片,或驅動多部4K解析度的螢幕。HBR3支援的重要應用包括高效能遊戲、擴增實境/虛擬實境(AR/VR)、及電視廣播。HBR3傳輸介面已廣泛地被許多消費產品採用,包括GPU與螢幕,因此VESA認證的HBR3訊號線將為產業生態系串接起關鍵的最後環節。 VESA目前正與會員公司聯手發展下一代DisplayPort標準,計畫將DisplayPort的資料傳輸率提高2倍以上,並預計在未來18個月內公布這項更新規格。顯示介面需要進一步的發展來因應傳統顯示器在未來效能上的需求,如8K以上的解析度,及包含4K以上VR解析度用於提升AR/VR顯示器的使用者體驗等。 VESA理事會副主席暨AMD顯示技術資深院士Syed Athar Hussain表示:「隨著螢幕解析度、更新率、及色彩空間持續成長,我們看到顯示器、獨立繪圖卡、及行動PC平台擁有採納HBR3的強勁需求。HBR3認證訊號線能促進終端使用者擁有完美的連接體驗。DisplayPort HBR3能支援8K與類似3840x1080這類的特殊寬螢幕解析度,並針對高動態範圍(HDR)遊戲支援144Hz以上的更新率。」 VESA合規計畫經理Jim Choate指出:「自一年前推出HBR3認證計畫後,至今已有超過20款DisplayPort裝置進行HBR3認證,包括供電端(source)、接電端(sink)、擴充座(dock),以及目前的訊號線。透過DP8K認證的DisplayPort訊號線,業界終可達成以單一連結埠接上8K顯示器的解決方案。DP8K認證訊號線帶來更多保障,能確保產品順利運行,完全與更高的HBR3連接速度相容。」 採用原生DisplayPort介面的裝置透過DP8K認證的訊號線,即能可靠地支援5K或8K螢幕,以及各種高效能4K螢幕。在USB Type-C(USB-C)與USB-C連結方面,採用DisplayPort Alt Mode來支援HBR3資料傳輸率的「SuperSpeed USB 10 Gbps」訊號線,能提供相同等級的效能。 推出DP8K認證DisplayPort訊號線的廠商包括益實(ELKA International)、鴻碩精密電工(Hotron Precision Electronic Industrial)、德州泓巨通訊(Dezhou HongJ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今晧實業(Ji-Haw Industrial)、及寧波普銳電子(Ningbo Prime Electronic)。HBR3訊號線測試現透過各地的DisplayPort授權測試中心(ATC)執行,其中包括Allion Labs與Granite River Labs (GRL)。欲了解DisplayPort授權測試中心的完整清單可參閱網站:。 VESA於2018年1月9日至12日舉辦的CES電子展上,展出多款高效能遊戲系統,藉以說明運用DisplayPort HBR3驅動120 fps更新率下的4K解析度能力。 結合動作感知能力的AR/VR顯示器,提供更寬的視野,虛擬世界對於解析度、更新率、及色彩深度衍生出更多的要求。此外,AR/VR應用要用到左右眼各一個共兩個顯示器,使得資料傳輸率的需求立即倍增。為因應傳統顯示器在HDR效能及8K以上解析度的更高需求,業界必須具備更高的資料傳輸率。因此VESA持續投入DisplayPort發展,預計將資料傳輸率提高2倍以上,來滿足這些應用所需的更高效能。 除了純顯示介面外,VESA還投入USB-C接頭支援的DisplayPort Alt Mode,來因應未來資料與視訊混合模式的需求。USB-C現能透過一個接頭傳送USB資料、視訊資料及電力,但若要能同時支援超高速(SuperSpeed)USB資料(目前傳輸速度為5或10 Gbps)與視訊,USB-C訊號就必須讓多種用途共用,這也使得DisplayPort的位元率被迫減半。目前在這種組態下,USB-C能透過兩條管線支援60Hz更新率下的4K解析度,或是加入壓縮機制後,支援4K HDR或30Hz更新率的8K解析度。未來提高DisplayPort的資料傳輸率也將擴展單一USB-C接頭的視訊顯示能力。 VESA執行總監Bill Lempesis表示:「VESA在2016年初發表1.4版的DisplayPort規格,以因應8K螢幕的各種需求,而這些8K螢幕現已開始問市。透過超過260家會員公司的貢獻,VESA持續專注在滿足顯示產業的未來需求。目前發展中的下一版DisplayPort更新規格與相關的視訊標準,除了能達成更高解析度與更新率外,還將支援各種新的使用情境。」 美國視訊電子標準協會(VESA)指出大眾習慣在行動裝置上觀看更高解析度數位內容的趨勢,帶動消費電子領域採用DisplayPort及其他VESA標準。DisplayPort Alt Mode透過USB Type-C介面(USB-C)能同時傳送視訊、電力、以及資料,協助DisplayPort加速突破PC既有領域並拓展至各種行動應用。此外,VESA運用其在視訊傳輸壓縮的專業,針對掌上型顯示器市場開發一項全新的顯示介面壓縮標準,名為VESA Display Codec for Mobile(VDC-M)。VESA於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的2018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公布上述與其他視訊標準的發展動態。 VESA的顯示串流壓縮(DSC)標準自4年前推出後獲得廣泛回響,促成視訊傳輸壓縮的長足進展,其獲得DisplayPort、HDMI®、及MIPI®等各大顯示介面標準廣為採納,DSC不僅為各種超高解析度(UHD)顯示應用提供畫質無損的壓縮機制,還支援高動態範圍(HDR)及透過DisplayPort訊號與USB-C介面傳送8K視訊的功能。VESA與MIPI聯盟密切合作,聯手開發專為智慧型手機的嵌入式掌上螢幕應用量身打造的全新VDC-M壓縮標準。VDC-M用較複雜的電路換來與DSC相同的無損畫質及更高的壓縮率。VESA計畫在2018年第2季完成標準制定以及釋出VDC-M規格。 MIPI聯盟主席Joel Huloux表示:「MIPI聯盟與VESA長期合作,將VESA的VDC-M結合在MIPI DSI顯示介面,能縮減傳輸頻寬、節省功耗、及晶片所佔用的電路板空間,這些都是現在行動裝置設計上的關鍵考慮因素。此外,無損畫質的壓縮更是首要因素,VDC-M能維持和DSC相同的畫質水準,但壓縮率更勝一籌。」 可提供最高顯示效能的DisplayPort Alt Mode,結合USB-C的高速資料傳輸與供電功能,將能協助擴展DisplayPort的版圖到例如Samsung Galaxy S8與即將推出的S9等手機、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AR/VR)頭盔、任天堂Switch在內的遊戲裝置,以及其他行動裝置。另外,將DisplayPort Alt Mode整合到像高通旗艦Snapdragon 835與845晶片、三星的Exynos、及海思的麒麟970系統單晶片(SoC)等晶片組,亦能帶動DisplayPort的市場滲透率。 根據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指出,搭載原生DisplayPort或DisplayPort Alt Mode的手機、PC及平板數量,將從2017年近2.15億成長到2018年超過3.45億(年增率達61%)。 隨著AR/VR帶動視訊傳輸對於頻寬的需求,VESA積極投入支援這項新興技術。去年成立的AR/VR專案小組(SIG)已升格成專職的任務機構。採用HBR3的DisplayPort 1.4提供必要的高頻寬(每條管線8.1 Gigabit/秒的傳輸率),來支援更低延遲、更高更新率、及更高的解析度。透過USB-C傳送的DisplayPort訊號是獲得高解析度、HDR色彩、裝置電力、以及USB資料的最佳途徑,這些正是下一代AR/VR頭戴裝置需要的元素。 如上月宣布所述,VESA已著手草擬下一代DisplayPort標準,準備將資料傳輸率提高兩倍以上,來因應未來傳統顯示器的效能需求,包括8K以上的解析度,以及透過AR/VR顯示器提升使用者經驗,其中包括4K以上的VR解析度。VESA計畫在未來18個月內釋出這項更新規格。 汽車是另一個高解析度視訊顯示器與內容快速成長的領域。DisplayPort與嵌入式DisplayPort(eDP)都越來越關注汽車產業。現今許多熱門SoC皆支援DisplayPort與eDP的輸出訊號,其中eDP是現今筆電PC顯示面板的主要輸入介面,僅需少量的線路就能支援4K解析度。VESA近期剛針對汽車顯示器連結成立一個專案小組,來討論顯示器介面的各種需求,以及專門支援車載顯示器應用的潛在新標準。首次會議已於2月22日週四舉辦,參加者包含VESA會員與非會員們。欲瞭解VESA汽車顯示專案小組的詳細資訊,敬請瀏覽官網www.vesa.org。 VESA執行總監Bill Lempesis表示:「自VESA成立近30年來,一直是產業體系發展視訊標準的領頭羊。行動裝置市場與應用的持續成長,正顛覆電子產業的面貌。視訊傳輸各方面的改進,加上顯示器、GPU、以及轉移至5G連網等方面的技術,都是改善行動顯示經驗不可或缺的要素。VESA致力於讓行動產品擁有媲美固定式主機螢幕的畫質及高普及率的連結介面。」 VESA於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上展示各種方案,強調其設定的標準造就多元化功能,列舉以下: ● 4K解析度的顯示串流壓縮:由VESA開發的DSC最新版(v1.2)標準,其中一個目標就是促進消費性8K顯示產品市場,此次大會中並列展示壓縮與未壓縮的4K影片,來展現其逼真畫質的卓越表現。 ● DisplayHDR:VESA展示華碩(ASUS)最新的ProArt PA27AC顯示器,其符合VESA 針對筆電與桌機螢幕顯示器所推出的DisplayHDR400標準。 ● 8K 解析度:VESA 透過惠普(HP)Envy x360筆電連接到戴爾(Dell)UltraSharp 32 Ultra HD 8K 60Hz的螢幕(UP3218K),此螢幕提供3320萬像素的7680×4320解析度顯像,來展示DisplayPort驅動8K螢幕的能力 。 ● 透過USB-C傳送DisplayPort訊號 :VESA展示一系列全新上市的手機、筆電、平板,這些新機種皆有搭配USB-C並支援DisplayPort Alt Mode。 ● AR/VR:VESA展示透過USB-C傳送DispalyPor訊號的DAQRI Smart GlassesTM ,其能將周圍環境的資訊即時傳送到使用者的眼前,讓之前不易看到的影像成為得以一眼掌握的顛覆性資訊與情資。
-
2018 Sony RX 系列 Instagram 全球攝影大賞,用最動人的 #SonyRXmoments 影像,贏得總價值近20萬Sony相機及配件投稿熱烈展開!
在手機內建越來越強大的攝影功能,提供給消費者即刻隨拍的便利性及近乎數位相機影像表現的同時;面對快速發生的動作環節、低光源環境、變焦拍攝等各式需求,仍有對畫質及影像細節斟酌更多的消費者,選擇使用擁有大感光元件的數位相機能來記錄日常美好與珍貴的瞬間! Sony RX 系列以不斷突破與研發的創新技術,將強大的拍攝功能融合於輕巧便攜的機身中,全系列自推出後廣獲消費者青睞與肯定,包含全片幅定焦鏡隨身機王者 RX1 系列、擁有寬廣焦段能適用於生態及運動拍攝的 RX10 系列,能輕鬆放入口袋卻擁有旗艦影像規格的 RX100 系列,以及最新推出之體積極致精巧卻能釋放各式創作可能性的 RX0 相機,以不同定位扮演紀錄多采生活的最佳夥伴! 繼去年首次舉辦國際規模的【Sony RX 系列 Instagram 攝影大賽】得到廣大迴響,共募集約 7,000張參賽作品,其中台灣的首獎作品也於國際中脫穎而出,贏得了全球二獎的名次,讓世界各地的攝影愛好者一賭台灣攝影師的創作魅力。 第一階段為各國資格賽:台灣參賽者只要自2018/5/1(二) 00:00起至2018/6/30(六) 24:00 (台灣時間) 前,追蹤「@sonyrxmoments」Instagram 帳號,且將使用 Sony RX 系列相機所拍攝的照片上傳至 Instagram,並加註 #SonyRXmoments 、#Taiwan_RX 及#SonyRXModel(如 #RX100M5、#RX10M4、#RX1RM2、#RX0…等)即可免費參加比賽 (參賽者須將帳號設為公開,並標註「@sony_taiwan」Instagram 帳號),期待今年同樣能看到許多來自台灣的精采攝影作品! 第一階段所有台灣參賽作品將由捕捉過無數令人屏息之美景的知名旅遊攝影師馬賽Kyo、及影像充滿故事與溫度的攝影師張譯云擔任初選評審。 Sony Taiwan 將於 2018年 8 月份公布台灣前 5 獎得主名單,除了可獲得 Sony 人氣旗艦隨身機 RX10 IV、RX100 V 及極致輕巧 RX0 數位相機等獎品,更將代表台灣參與第二階段的國際評選,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好手角逐全球首獎的殊榮,最終得獎者將於 9 月出爐,全球首獎將獲得總價值台幣近 20 萬獎項,包括:RX1R II 相機及RX0各乙台,以及多項專屬專業配件。 而今年更增設了RX0國際特別獎項目,有機會獲得總市價最高達約台幣18萬的RX 系列相機任乙台及RX0全套專屬配件,豐富的獎項與展現影像創意實力的最佳機會不容錯過!
-
StarVR (宏星技術) 高階商用VR方案,打趴其他VR產品,記者會現場直擊
Acer(宏碁集團)旗下的StarVR (宏星技術),是一家專注於開發VR(虛擬實境)的解決方案公司。雖說其他競爭對手早於2016年推出VR相關的應用產品,市面上也都可以買到,但由於這些廠商開始面臨技術突破的瓶頸,加上不少人體驗過這些消費性VR產品後,都覺得有暈眩感,使得這些產品在經過了一年多的市場淬鍊之後,開始面臨降價的命運,降幅高達200美元左右。 縱使這些消費級VR降價了,就會改變原先想入手VR的玩家們想法嗎?恐怕未必。因為VR產品可不像一般電腦那樣以效能來區分等級。先說明電腦好了,電腦有分「入門級」、「主流級」、「高檔級」,消費者可以依據預算與需求來選購自己等級的電腦,雖說入門級速度慢,但至少執行久一點點的時間,還是可以將工作完成。 但是VR可未必,VR只有「舒服」或「不舒服」這兩種區分。不管你的VR是搭配手機用、一體式VR,或是搭配電腦專用的VR,只要是戴了不舒服、會暈眩,那這個商品就不合格。若一個VR產品能做到非常真實,且不暈眩,才能讓客戶一直使用,導入公司成為開發工具,或在遊樂場部署,讓更多遊客可以盡情歡樂。 因此,VR的產品,只有0 (不好)或1 (好)。沒有所謂的0.5之分。難道客戶跟你反應他在市面上買了一個VR頭盔,戴了5分鐘就會暈眩,然後你跟客戶說,他們的不行啦!試戴我們的VR頭盔,可以支撐15分鐘以上才有暈眩感。你覺得這樣客戶會買單嗎? StarVR當初在設計VR產品時,就是朝向提供最真實、寬廣視野的角度,並提供最優的畫面,以及最即時的運算與反應,讓配戴者縱使在快速移動時,畫面也能同步跟著變動,因此不會造成暈眩感。而當其他VR頭盔的FOV(視野角度)都不到180度的時候,StarVR可以做到210度,這樣可讓玩家看到更多,賦予最真實的VR感動。 雖說StarVR比起其他競爭對手稍微晚發表VR,但是StarVR可說是後發先至。所謂的先至,就是順利打入商用市場,與客戶打造最真實、不暈眩的VR體驗。包括IMAX、Sega、杜拜VR Park,以及TechViz與AKTIO等公司,都導入StarVR技術,應用於遊樂場、零售商、產品輔助開發等領域。 若以台灣做VR的公司來說,宏碁集團旗下的宏星技術,雖然晚到,如今已興櫃了。對比到另一家H集團旗下的V公司來說,他們雖然產品賣了那麼久,卻還遲遲未股票上市。由此可見兩集團截然不同的VR產品開發與定位,導致如今不同的成果。 以下,就來看看StarVR有什麼厲害的地方(簡報算也做得滿厲害的啦!),請各位看官慢慢品嚐。 透過上述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StarVR目前的產品特色、商業模式、應用成果有一些了解了吧!目前StarVR先推商業版,未來的話,應該是有機會推出消費性版本,畢竟這次展示,有兩款遊戲,而且StarBreeze也是做遊戲為主!因此,未來就看宏星技術的規劃了! (1)
-
小米眾籌平台在台啟動、石頭掃地機器人直接達標200%,12,495元、5/7出貨
小米的產品在這幾年可以說是觸角逐步的延伸到各個面向,除了手機之外,周邊商品與更多面對消費者的生活用產品線也都紛紛出爐,掃地機器人、電鍋、電視、電動牙刷、耳機、喇叭、時尚背包、行動電源、空氣濾清器…,都是目前已經可以常見於網友家中的電器商品或隨身攜帶的常用配件,更不用說這半年多來的專賣店展店速度加快,剛開幕的中和環球影城專賣店就讓新北市的米粉們不用特別跑到台北市內(行天宮的小米之家、三創的小米專賣店),想要跟小米商品更加靠近,其實越來越方便了。 除了線上小米官網以及實體的專賣店陸續跟我們拉近距離外,小米眾籌平台也終於宣布正式登台開啟服務,由官方主導的小米眾籌這次接續先前極受好評的米家掃地機器人之後,也推出了新一代的石頭掃地機器人,不只能掃還能拖地,這補齊了第一代的短板(相較於其他牌的掃地機器人可以掃兼拖),而且加入了分區清掃、超強清掃效能與感應器升級等優勢,讓居家清掃可以更乾淨、更智慧。 這款石頭掃地機器人同樣是由開發米家掃地機器人的石頭科技推出,這對於眾籌平台的贊助者來說,無疑是比較有信心的,玩家可以到眾籌網站上看一下就可以發現,今天剛正式啟動就已經往上飆升,目標金額為6,247,500的門檻直接募集累計超過了幾乎1倍的金額,進度也快達成200%,目前平台上可以看到將於5月7日開始發貨、價格為12,495元,4月28日起就會恢復原價12,995元(差500),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先去支持一下。 新款的石頭掃地機器人增加了掃拖二合一的功能設計,除了採先掃後拖的方式,利用植物仿生維束管的毛細原理,透過自動吸水的高精密水箱濾芯,讓底層拖布保持充足含水量,並且可控制出水狀態,在不動的情況也不會造成拖布浸水的現象,而內建的大容量水盆可以持續濕拖45-60分鐘,搭配先掃後拖的設計,清潔地面的效率相當優異。 石頭掃地機器人所擁有的高精度LDS雷射測距感應器,可以5x360°/秒的速度掃描房間資訊並透過SLAM算法建構房間地圖,然後根據區域劃分與清掃路徑規劃,形成Z字型的清掃路徑並逐一完成清掃任務。而且還能透過手機UI的使用來做設定,只要輕鬆拖動清掃框就可以一鍵完成清掃區域設定。 更強勁的石頭掃地機器人具備了5200mAh的超持久續航力、2cm的超強越障能力以及2000Pa的澎湃吸力(連鋼珠都逃不過),透過內部設計的強大高靜壓風機,吸力猶如龍捲風般的強勁,配合邊刷橫掃,地上的灰塵、毛髮、碎屑通通躲不掉,簡直就是家用清掃小怪獸。 目前預計於5月7日出貨,剛巧碰上母親節,想要給辛勞的母親或是老婆獻上好禮的話,倒是可以考慮一下也來贊助喔! 小米眾籌平台位址(台灣):
-
Sony 春季耳機新品登台 ! MDR-1AM2、WH-CH700N、WI-SP500齊報到
Sony今日(4/13)在台推出新一季耳機系列新品包括延續前代優異口碑與優質純淨聽感的高解析音質耳罩式耳機MDR-1AM2、具備35小時超長電池續航力的無線藍牙降噪耳罩式耳機WH-CH700N,以及專為運動設計支援防潑水的無線藍牙運動入耳式耳機WI-SP500和其他等6款符合多元聆聽需求的最新機種,透過Sony的好聲音陪伴樂迷從早到晚,無論通勤、運動或休閒聆賞時光,感受春季的嶄新節奏! 承襲Sony高解析音質系列卓越的品質,耳罩式耳機MDR-1AM2具備了進階的規格帶來比前代更優異的高、中、低頻表現,不僅搭載全新40mm HD 鋁製塗層液晶高分子振膜,可呈現3~100kHz的寬廣音域,同時減少失真呈現清澈的音質。 耳罩內部透氣護網更採用與旗艦耳機MDR-Z1R同樣的費波納契黃金分割框架設計,讓音頻傳遞更流暢不受干擾。Sony MDR-1AM2支援4.4mm平衡傳輸,搭配左右接地分離的鍍銀無氧銅(OFC)耳機線,能進一步減少雜訊及降低傳輸耗損,強化音質的深度及細節。 考量喜愛長時間配戴耳機聆聽音樂的使用者,Sony MDR-1AM2耳罩式耳機以貼心優化的細節,大幅提升更輕量的舒適體驗,符合人體工學的3D立體剪裁耳墊以及機身結構,透過全包覆式的設計讓配戴更服貼穩定,不僅能釋放耳朵壓力同時減少漏音,享受音樂更加輕鬆純粹。 為了提供有長時間聆聽習慣的使用者更好的選擇,Sony同步推出無線藍牙降噪耳罩式耳機WH-CH700N,240g的輕量設計,具備35小時超長電池續航力並支援快充,強力提供不間斷的音樂享受! 支援單鍵操作的人工智慧降噪(AINC)功能,可分析背景聲音,在飛行或是日常通勤的吵雜環境中,能輕鬆調整為最適合的聆聽模式,排除煩人噪音與纜線干擾,專注享受更有品質的音樂。 Sony WH-CH700N同樣搭載40mm 驅動單體,且支援數位音質還原(DSEE)技術可還原音源壓縮過程中損失的細節,搭配Sony 獨家的免費應用程式Headphone Connect 還可自訂個人喜好的EQ及音場,隨時享受最佳化的聆聽體驗。WH-CH700N同時支援Google Now及Siri等智慧語音助理,提供更便捷的操控,滿足忙碌多工的使用者需求。 因應近年來的運動風潮,Sony 推出2018全新無線藍牙運動入耳式耳機WI-SP500,流線輕巧的多彩設計,以及長達8小時的電池續航力,讓喜愛運動的使用者可盡情自在活動,享受無”線”繽紛的運動時光,開放式的耳塞設計,能在戶外訓練或是跑步時聽見周遭環境聲音,保持警覺確保安全,也為不習慣耳道式耳機的音樂愛好者提供全新的選擇。 輕巧流線的頸掛式設計,耳塞搭配防滑矽膠材質,大幅提升了配戴舒適及穩定度,支援IPX4的防潑水規格,即使大汗淋漓也不影響耳機運作;全面以運動愛好者為考量設計的Sony WI-SP500,讓運動過程能更加沉浸於音樂與訓練的節奏中! Sony春季耳機新品即日起正式在台上市,同場推薦入門款無線藍牙耳罩式耳機WH-CH500 (建議售價NTD2,290)、WH-CH400 (建議售價NTD1,590),以及無線藍牙入耳式耳機WI-C300 (建議售價NTD1,590),多款充滿個性與質感的設計,提供不同年齡層及聆聽習慣的使用者,更優異的音質以及配搭選擇,讓音樂以更有型的樣貌豐富個人”聲”活。 另外更推出MUC-M2BT1耳機纜線,可支援Sony XBA系列和其他MMCX規格耳機轉換為無線藍牙連線,透過LDAC技術傳遞無線優質音效及提供更方便的聆聽模式(預計於5月中上市,建議售價 NTD5,990)。
-
保固貼紙撕毀無效?FTC:觸法!撕毀仍必須提供保固…
保固貼紙污損或撕毀,保固就失效嗎?FTC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於4月11日發出表示,這麼做是觸法的!也就是說,原廠的這些保固貼紙,是無效的! 近20年來,我們買過不少3C產品,像是遊戲機、筆電、整體桌機、手機、平板、硬碟、印表機,還有許多新玩具、新配備等…等,每個產品的外殼縫隙或是螺絲鎖定處,都會貼上一張易碎貼紙,上面的大意就是寫說「撕毀或污損此貼紙,保固將會失效」(Warranty Void if The Seal Is Broken or Removed),或是其他類似的警語,例如「若使用其他非認證產品,保固失效」。又或者是「使用其他非本公司授權之產品,本公司將不提供保固」…等之類的。FTC說,這些保固除外條款,都違反了1975年所頒布的Magnuson-Moss Warranty Act條款,也就是這些保固除外貼紙都是Bullsxxt,通通無效! 針對Magnuson-Moss Warranty Act部份,FTC日前已發函給美國知名的汽車、手機與電視遊樂器等6大企業(沒具體說明是哪些公司),表示廠商們不可以透過易碎貼紙,或是在保固條款增加一些除外條件讓保固失效,來限制消費者如何使用產品與服務的權利(例如自行升級或是擴充功能)。除非業者提供的是免費的產品或服務,或是經過FTC的棄權條款才行。 值得注意的是,FTC要求這些公司在30天內檢視自家旗下的所有產品或服務,是否有違反這個法案。若到時候這些公司的官網沒有做出適當修正的話,將可能面臨FTC接下來的相關法律行動。 據傳,這6大企業中,ICT公司應該有一家是Apple,因為前陣子Apple在iOS 11.3的作業系統升級中,把許多非原廠的觸控螢幕列為黑名單。亦即,只要那些因為螢幕破裂而拿去第三方維修站修理、並換成非原廠觸控螢幕的iPhone 8手機,只要一升級到iOS 11.3之後,螢幕就無法觸控了、變磚了!而Apple最近也發出道歉聲明,並表示會提出解決方案。 由於美國消費者的力量是強大的,FTC這次的動作似乎就是在警告這些大廠,說廠商們不可以綁架消費者的使用權利。由於產品損壞,找原廠的維修服務畢竟比較貴,一般人會找比較便宜的第三方/非官方維修站來修理產品,但原廠在沒有特別書面聲明,並讓消費者完整知情的情況下(例如在螢幕上標示「作業系統升級後,可能導致螢幕會失效」等用語),就硬把消費者的手機變成磚!這樣做,是Magnuson-Moss Warranty Act所不允許的! 美國國會在1975年通過的Magnuson-Moss保固條款中,有一份中,明文規定了賣方在保固擔保方面必須達到的要求。國會還指示FTC必須定義規範來涵蓋其他要求。FTC根據該法案通過了三項規則:即「消費者書面保修條款和條件披露規則」(簡稱「披露規則」)、“預售可用性書面保證條款規則”(簡稱「售前可用性規則」)和“非正式爭端解決程序規則”(「爭議解決規則」)。此外,FTC也公佈了解釋性規則,澄清了某些條款,並解釋了該法的部分條款。 該法和規則確立了適用於保固擔保人或賣方的三項基本要求,如下: 1) 作為保固擔保人,您必須將您的書面保證書指定或標題為“完整”或“有限”。 2) 作為保固擔保人,您必須在單一、清晰且易於閱讀的文件中,說明有關保修範圍的某些特定訊息。 3) 作為保固擔保人或賣家,您必須確保在出售您擔保的消費品的地方提供擔保,以便消費者在購買前可以閱讀。 FTC表示,所有超過10美元的消費性產品都適用本法,必須提供書面保證。但是由FTC規範確定的「披露規則」和「售前可用性規則」,則適用於所有價值超過15美元的消費品的書面保證。 至於Magnuson-Moss保固條款的三項禁令,則包括了「隱含保固」、「搭售」,以及「欺騙性或誤導性」的保固條款。 在「免責聲明或修改暗示保證」中,禁止任何提供書面保證者放棄或修改默認保證。意味著無論賣方的書面保修範圍是廣是窄,客戶都始終能獲得對適銷性隱含擔保的基本保護。這在解讀擔保中有解釋。但是,隱含擔保有一項允許廠商修改。亦即賣方提供“有限”書面保修,法律則允許賣方能在保修期限內,包含一項限制隱含保修期限的條款。亦即,若賣方提供兩年有限保修,則可以將隱含保修期限設為兩年。但若賣方提供“完整”書面保證,則不能限制隱含保修的期限。這個問題在書面保證書中被解釋為“完整”或“有限”。 如果賣方是消費類產品的經銷商,並不具備任何書面形式來保證該產品,但該產品有來自原廠的書面保證,則經銷商在大多數州都可以免除您的暗示保修。無論如何,作為賣方都必須向客戶提供來自產品保證人的各種書面保修保證的副本。 其實這個法案就是一種消費者保護法案,破除一些不合理的限制範圍。尤其是售後服務的綁定。因此,當一般消費者想要幫自己筆電的添加記憶體,因而破壞到保固貼紙的話,PC製造商/原廠/賣方就不能說你這樣就是保固失效!而且,要是你買第三方的電腦組件(記憶體、硬碟之類的)來加裝或換裝,PC原廠也不能說你因為裝了其他廠商的產品,而不給予保固。甚至你的印表機使用了第三方的墨水匣,廠商也不能說這樣你就失去保固! 那麼有例外嗎?有的,低於15美元的消費性產品,尤其是便宜的玩具之類的,當消費者嘗試自己對這些小產品進行維修的話,則製造商就可以說保固失效! 簡單而言,只要是高於15美元的各項消費性電子產品,消費者要自己進行更換組件,仍不會失去保固。當然這個原則還是基於產品「正常使用範圍」下,且在「保固期間內」才有效。因此消費者不可以隨便把產品拿來亂搞一通或弄壞(例如CPU也拿來開蓋),然後跟原廠要求說更換或維修。不然的話,應該沒有廠商敢賣產品給消費者了! 正由於一些業者經常把產品銷售與售後服務綁在一起,讓消費者在產品購入後,無法選擇其他業者提供的售後服務,這些基本上是Magnuson-Moss保固條款所不允許的,但近年來廠商卻一直這樣做。而這次Apple的「升級讓你變磚」的爭議作法,終於成為壓跨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FTC決定發函警告這些大廠。眼見美國能這麼保護消費者,那麼其他地區是否也能跟上呢?希望這種措施,在歐洲地區,甚至到亞洲地區,也能跟上這樣的保護法案!以減少消費糾紛,讓消費者獲得更多的保障!
-
Sony α6300M /α6500M 絕佳變焦鏡組合全能上市,搭配E18-135mm F3.5-5.6 OSS高倍率變焦鏡頭
自上市後人氣便居高不下的 APS-C 片幅無反光鏡數位相機 α6300、α6500,其快、穩、準的拍攝表現以及傑出影像畫質深受使用者青睞;而今年 2 月超高變焦倍率鏡頭 E 18-135mm F3.5-5.6 OSS APS-C 鏡頭在台推出後,更是在好評不斷聲浪中屢創銷售佳績!為了讓消費者能以實惠的價格,完整體驗這兩款相機與此鏡頭在各式拍攝中全方位的優異表現,Sony Taiwan 將於 2018/4/12 在台推出 α6300M、α6500M 變焦鏡組合。 兩款機種所擁有的高畫質2,420 萬像素 Exmor CMOS 感光元件、先進 4D FOCUS™ 技術、 425 個相位式偵測自動對焦點、全球最快 0.05 秒自動對焦速度及支援4K錄影等性能,結合兼具輕巧、卓越銳利度及快速精準自動對焦的E 18-135mm F3.5-5.6 OSS 鏡頭,為應用於日常生活紀錄、人像風景及旅遊拍攝等廣泛攝影情境的絕佳組合! 搭配E 18-135mm F3.5-5.6 OSS 高變焦倍率鏡頭的全新 Sony α6300M、α6500M 變焦鏡組將於 2018/4/12 起在台上市,建議售價分別為 NT$34,980 (黑色/銀色) 【ILCE-6300M】 / NT$42,980(黑色) 【ILCE-6500M】。
-
Canon推出高CP值迷你單眼 EOS M50 配備新一代 DIGIC 8影像處理器,支援4K錄影、側翻式螢幕,滿足年輕世代拍攝高畫質VLOG需求
Canon宣佈全新EOS M50迷你單眼相機正式在台開賣,此台高CP值迷你單眼加入多款EOS首次配備的嶄新技術,包括新一代DIGIC 8數位影像處理器、大幅增加自動對焦範圍、自動對焦點以及提昇對焦效能的「雙像素CMOS自動對焦」、「眼睛偵測自動對焦」讓人像攝影對焦更精準;而全新「靜音模式」可配合使用者需在安靜的情境下進行拍照。此外,採用側翻式多角度LCD螢幕及內建電子觀景器的輕巧機身,令相機操作更得心應手。 EOS M50支援4K高畫質錄影,不論相片及短片拍攝均能表現超高影像。相機同時擁有Wi-Fi、NFC及藍牙無線連接,提供一系列無線操作,包含新加入的「拍攝時自動將影像傳輸至智慧型手機」,完美對應高畫質VLOG (影音網誌) 拍攝所需,幫助使用者輕鬆邊走邊拍,製作更具創意、更吸引目光的高畫質影像。 單鏡組 (EF-M 15-45mm IS STM) (黑/白) NT$21,900 雙鏡組 (EF-M 15-45mm IS STM + 55-200mm IS STM) (黑/白) NT$29,900 EOS M50搭載2,410萬像素APS-C尺寸CMOS影像感測器,配合新一代DIGIC 8數位影像處理器,呈現更豐富色彩及細膩光影變化。DIGIC 8提供更佳的自動亮度優化(Auto Lighting Optimizer)表現及更佳的高光色調優先(Highlight tone priority)效果,帶來更富豐層次的光影變化,並有效減少過曝的問題。EOS M50更內建最新鏡頭校正功能,包括周邊亮度校正、變形校正、色差校正及衍射校正,並已加入所有支援鏡頭的校正資料;M50更是首部EOS M系列內建「數位鏡頭優化(DLO)」功能,可應用於JPEG影像並修正因鏡頭像差、光圈衍射及低通濾鏡對影像畫質的影響。 DIGIC 8亦帶來一系列全新功能包括4K短片錄影、大幅提升的雙像素CMOS自動對焦效能、更強大的影像處理等。 感光度方面,EOS M50的標準感光度範圍為ISO 100-25600,並可擴展至ISO 51200 (H),而連拍速度方面亦提升至高達約每秒10張(單次自動對焦) 或約每秒7.4張(伺服自動對焦),低雜訊影像以及靈敏的拍攝反應,可全面滿足從旅遊、動物、運動至夜景等不同題材的拍攝需要。 Canon獨有的「雙像素CMOS自動對焦(DAF)」 技術透過利用CMOS影像感測器內所有有效像素同時提供成像及相位檢測自動對焦(Phase-difference AF)功能;受惠於DIGIC 8的強大處理能力,DAF技術在EOS M50上更趨極致,不論於精準度、速度及操作層面上均獲得全面提升,配合相容鏡頭使用時,自動對焦範圍畫面上的80%(垂直)x 80%(水平)大幅增加至畫面約100%(垂直)x 88%(水平),而在「臉部+追蹤自動對焦」模式時,自動對焦點數量亦由EOS M5的49點大幅增加至99點或143點,令構圖更具彈性。EOS M50亦首度加入全新「眼睛偵測自動對焦」,能將眼睛做為對焦主題,配合大光圈EF鏡頭就能輕易拍出更清晰、動人的人像。除此以外,EOS M50的自動對焦亮度範圍向下擴展至EV-2,低光源環境下對焦更順利。 EOS M50是首部EOS M迷你單眼相機系列採用側翻式設計LCD螢幕,規格為3吋104萬點多角度、多點觸控式,調校拍攝角度更具彈性,不論自拍、高角度取景或從低角度拍攝,亦同樣靈活自如,支援多種觸控操作,如輕觸式快門、選單設定及縮放檢視影像等,大大提升操控性。側翻式的螢幕設計亦方便於機頂安裝外接式收音設備,包括定向式立體聲麥克風DM-E1等,輕易製作影片。 除了拍攝VLOG(影音網誌)常用的Full HD 50p/59.94p短片外,EOS M50亦加入4K錄影,解像度為3840 x 2160像素,可拍攝格數為25p或23.98p,並採用120Mbp的MP4記錄格式,拍攝一分鐘4K短片只需約900MB。同時支援「4K截取畫面」功能,可於機內擷取所拍攝之4K影片的任何一格並儲存成一張約830萬像素的JPEG影像,方便從短片截取高畫質相片,記錄重要時刻。 為迎合不同拍攝題材,EOS M50亦支援HD 100p/119.9p「高格數」短片,能以0.25倍慢鏡捕捉節奏較快或精彩的動態場面,拍攝更具特色的慢動作短片。EOS M50亦加入4K及Full HD縮時短片功能,只需輕鬆選擇預設場景或手動設定就能以4K畫質捕捉城市晝夜變化的縮時短片。 為進一步提升短片拍攝的穩定性,相機更內建支援數位五軸防震的Combination IS,結合鏡頭的兩軸光學防震與機身數位五軸防震技術,補償手持錄影時的震動,方便邊走邊拍提供更穩定的短片畫面。當使用其他內建影像穩定器或沒有內建影像穩定器的鏡頭時,亦可受惠於的數位五軸防震技術並提供更清晰穩定的短片畫面。 EOS M50提供多項無線連接方式及全新簡便無線影像備份方案,帶來更輕鬆的拍攝、影像管理及分享體驗。內建Wi-Fi及NFC,可透過「Camera Connect」應用程式無線連接智慧型手機做遙控拍攝及錄影,亦可經智慧型手機瀏覽或儲存影像至手機,方便分享至社群網站如Facebook、Instagram或YouTube。機身加入Wi-Fi按鈕,令無線連接過程更快速。 EOS M50另一重點全新特色為「拍攝時自動將影像傳輸至智慧型手機」功能,使用者可一邊拍攝一邊透過Wi-Fi即時傳送所拍攝之影像至智慧手機,方便拍攝期間或拍攝完成時,立即瀏覽相片、以及與朋友分享;並透過全新Canon電腦軟體Image Transfer Utility 2 以無線方式輕鬆完成影像備份;Image Transfer Utility 2 亦支援將影像自動由電腦傳輸至雲端儲存服務,方便影像管理。 EOS M50更是首部支援EOS Utility所有功能的EOS M系列相機,可透過Wi-Fi或USB連接線連接電腦以遙控相機拍攝及下載影像等。 EOS M50同時內建低耗電藍牙技術(Bluetooth® low energy technology),方便以低耗電方式持續連接相機與相容的智慧型手機,只要藍牙保持連接,即使相機已自動關機,使用者亦可透過智慧型手機開機並自動轉換至Wi-Fi連接以瀏覽、傳輸影像;低耗電藍牙技術亦可連接慧型手機或無線遙控器BR-E1進行無線遙控拍攝,可於5公尺接收範圍內不受角度限制地進行全方位遙控拍攝,可發揮更多創意角度拍攝。此外,相機新增由智慧型手機經藍牙獲取GPS資訊,讓相片加入地理位置標籤功能,方便直接上傳相片至FB、IG辨識出拍攝地點以便「打卡」以及日後整理相片時以地圖方式瀏覽拍攝地點或製作旅遊日誌。 受惠於新一代DIGIC 8的強大影像資訊處理能力,EOS M50的智能自動場景模式加入創意輔助(Creative Assist),備有全新簡易操作介面,更輕鬆應用各種創意效果,創意輔助所提供的各種效果亦可於播放時加至以RAW格式拍攝的影像,令每次播放均可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相機亦支援11種特殊場景模式包括全新「靜音模式」,拍攝時沒有快門聲,適合需要完全安靜的環境,例如拍攝演奏會、藝術館或拍攝嬰兒等;另外亦內建自拍及平滑肌膚模式讓使用者輕鬆拍出高畫質自拍照,同時提供10種創意濾鏡包括魚眼效果、玩具相機效果及多種HDR效果,為日常拍攝加添創意。 EOS M50亦是首部加入「雙重偵測相機震動」(Dual Sensing IS) 的EOS數位相機,全新演算法可偵測由相機影像感測器的影像資料所提供的震動幅度,並結合鏡頭影像穩定器所偵測到的震動以提升防震表現,相片拍攝時影像穩定效果可額外提升約0.5級。 隨著改用DIGIC 8 影像處理器,EOS M50亦是首部使用全新CR3 RAW檔案格式及C-RAW格式(C代表Compact)的EOS數位相機。標準CR3 RAW格式與現有的CR2 RAW格式大致相同,但資料儲存方式隨著影像處理系統進化有所改良。而全新C-RAW格式特別為加強連續拍攝表現而設,其檔案體積比正常RAW格式小約40%,有效提升相機連續拍攝RAW影像的數量,亦可於相機內作RAW影像處理及應用數位鏡頭優化,即時獲得理想影像,較現有的M-RAW及S-RAW格式更方便。 EOS M50的各項設計能確保不同程度的使用者均能盡享拍攝樂趣。除了3吋104萬點多角度螢幕外,EOS M50亦內建0.39吋236萬點超高解析度OLED電子觀景器,提供約100%覆蓋率,整個顯示範圍均細緻明亮,並擁有廣闊色域及高對比度表現,便於在光線過曝或過暗的環境下準確地透過觀景器進行構圖。使用電子觀景器拍攝時只需開啟「Touch and Drag AF觸控及拖曳自動對焦」,輕觸LCD螢幕拉動對焦位置,同時於電子觀景器畫面上確認對焦位置,對焦操控更直覺簡易;手動對焦時,使用者則可透過峰值(Peaking)對焦輔助功能以色框顯示成功對焦位置,有助拍攝微距或人像時對焦更快更精準。 相機內建的雙軸電子水平儀可按拍攝需要選擇於觀景器或LCD螢幕上顯示,拍攝風景、建築物時就能更輕易掌握準確的水平位置。為符合入門級使用者需求「引導式」圖像使用介面,讓迷你單眼入門者更輕易掌握相機功能。此外,EOS M50更是首部支援HDMI HDR輸出至HDR相容電視RAW影像播放的Canon數位相機。 EOS M50提供高擴充性及相容性,可配合不同鏡頭及配件使用,提升創意攝影空間。集輕巧設計與高畫質表現的一系列專用EF-M鏡頭,由定焦鏡、 廣角、標準至望遠應有盡有,足以應付各類型拍攝場合。另外,只需配合鏡頭轉接環EF-EOS M,即可連接全線逾70款EF及EF-S鏡頭,包括微距或魚眼鏡等,並完全支援鏡頭的自動對焦及影像穩定器功能,讓使用者因應不同環境,靈活選配鏡頭拍攝,體現更豐富的影像創造力。
-
畫質與速度完美平衡,Sony α7 III全方位輕巧登場
Sony Taiwan今 (27日) 發布全片幅無反光鏡數位相機新成員 α7 III (ILCE-7M3)即將於2018/4/3 在台正式上市。Sony 無與倫比的創新感光元件技術是 α7 III 最前線戰力,搭載全新 2,420 萬 畫素背照式 Exmor R™ CMOS 感光元件,提升拍攝靈敏度、創造傑出影像畫質以及令人驚豔的低感光度設定下 15 檔 動態範圍表現。 α7 III 結合包含高達 93% 超寬廣自動對焦覆蓋範圍、在機械快門或靜音模式下高達10 fps 快速連拍及多元化 4K 影像拍攝等多項出眾功能,為攝影愛好者與專業攝影師帶來前所未有的嶄新創作體驗。Sony 也將推出全新 α 系列相機專屬配件HVL-F60RM閃光燈/ FA-EBA1閃光燈外接電池組/ FA-RG1防雨護罩,因應更多元的拍攝需求。 新研發的2,420 萬畫素背照式Exmor RTM CMOS感光元件配合LSI 前端大型積體電路,讓α7 III 影像讀取速度較前代提升一倍,同時採用優化 BIONZ X™ 影像處理器,提升處理速度約等於 α7 II 的 1.8 倍 ,實現更快拍攝速度,及ISO 100-51200(靜態影像可擴充至 ISO 50 - 204800 )的高感光度範圍,於低感光度拍攝設定下可保持 15 檔寬廣動態範圍,確保在更多拍攝條件下都能發揮出色表現。 優異準確的色彩重現能力,讓人像膚色更真實並能呈現更鮮明的大自然景物色彩。全新α7 III即使在靜音和連拍模式下,亦可輸出 14 位元 RAW 影像格式 ,同時內建 5 軸光學影像穩定技術,實現高達 5 級 快門速度補償的優勢。 與前代機種 α7 II 相比,α7 III全片幅無反光鏡數位相機的自動對焦效能大幅進步,且增加4D FOCUS™功能。此款相機備有425個對比式偵測自動對焦點,亦承襲了應用在α9機種廣受好評的693點相位式偵測自動對焦系統,覆蓋高達約93%影像範圍,即使面對難以預測的活動主體,都確保準確對焦及持續追焦。 全新 α7 III 在影像資料讀取速度上亦大幅提升,加強了自動對焦反應和追蹤能力,即使在低光拍攝條件下,亦能達到相等於上一代型號約 2 倍 自動對焦及自動對焦追蹤速度,有利於精確地捕捉複雜和難以預測的動作。 α7 III 具備廣受好評、在AF-C模式下也可使用的眼部自動對焦功能 (Eye AF) 功能,即使拍攝正在轉動、俯視或在面前有遮擋物的主體,皆可輕鬆對焦。眼部自動對焦功能不只適用於 E 接環鏡頭,亦可搭配 LA-EA3 轉接環 使用於 A 接環鏡頭之拍攝。α7 III 其他新增功能包含:對焦放大模式自動對焦、自動對焦啟動 (AF-ON) 按鈕、用於快速移動對焦點的多重選擇器以及觸碰對焦功能,皆提升專業攝影師在對焦操作的靈活度。 α7 III配備進階影像處理系統可以高達10 fps 速度拍攝2,420萬畫素影像,結合準確AF / AE追蹤功能,可連續拍攝177 張 JPEG影像、89 張壓縮 RAW或 40 張無壓縮的 RAW 影像 。此高速 10fps 連拍模式可運作於機械快門或靜音快門設定 ,賦予相機於各式情景拍攝的高度靈活性。在即時檢視模式下,相機也可以 8 fps 連拍速度拍攝,將觀景窗與 LCD 顯示螢幕的延遲狀況減至最小。 為了提供攝影師更便利的拍攝體驗,當大量連拍照片被寫入記憶卡的同時,仍可操作選單、參數設定 等大部分相機主要功能。如拍攝環境中有螢光燈或其他人造光源,使用者可啟動 α7 III 相機的抗閃爍 拍攝功能,自動偵測光源頻率並調節快門時間,減少對拍攝影像所造成的影響,同時也能降低高速快門拍攝時,影像曝光或顏色異常狀況。 α7 III 同樣是出色的動態影像攝影機,提供高解析度全片幅 4K(3840x2160像素)影片錄製功能,使用全像素讀取拍攝出無像素合併 4K 畫質,透過超取樣技術製作畫質細膩豐富的優質影片,收集的數據量相等於 4K 影片所需的 2.4 倍 ,攝製細節分明和具深度的 4K 影片。 α7 III 能滿足多種影片製作需求,可使用 HLG (Hybrid Log-Gamma) 系統,支援即時HDR 工作流程,在支援HDR (HLG) 影像格式之電視上播放栩栩如生的 4K HDR 畫面。α7 III 亦提供 S-Log3 及 S-Log2 ,於後期製作中增加調色的靈活性。此外,相機也具有斑馬紋功能、伽瑪顯示輔助和Proxy錄製功能。α7 III亦可使用自動追焦模式以120 fps 錄製高達 100 Mbps 的Full HD 影像,並依喜好將影像剪輯為 4 倍或5 倍慢動作Full HD影片。多種專業功能全面支援動態影像拍攝。 Sony最新 α7 III 配備一系列應用在 α9 及 α7R III 的進階功能,包括支援高速SD 卡 (相容UHS-II) 和 SD/MS 卡的雙媒體插槽,可選擇以不同格式與方式儲存拍攝內容,例如:同時或中繼錄影紀錄在兩張記憶卡中,或分別儲存RAW/JPEG和靜態/動態影像;配置Sony Z 系列電池,容量約等於 α7 II 所用 W 系列電池 2.2 倍,續航力大幅提升,每次充電能拍攝達 710 張 照片,為目前全球無反光鏡數位相機中擁有最高電池續航力的機種 。 α7 III具有約 235.9 萬點高畫素、高對比度 XGA OLED Tru-Finder™ 電子觀景窗,使用者可自行設定電子觀景窗和螢幕畫質為「標準」 或 「高」,能即時重現極準確且逼真的細節。小巧機身也有多種可靠傳輸功能,α7 III支援透過 Wi-Fi 將檔案直接傳輸到智慧行動裝置、電腦或 FTP 伺服器,同時搭載支援快速資料傳輸的USB 3.1 Type-C Gen1端子,增加電力供輸的靈活度,在連線拍攝期間達到更高效率的影像傳輸。 α7 III 同樣可搭配使用 Sony 全新「Imaging Edge」影像處理軟體套裝組,擴展拍攝過程的創作空間。「Imaging Edge」提供三種電腦應用程式供免費下載,包括「遙控 (Remote)」、「檢視 (Viewer)」及「編輯 (Edit)」,使用者可透過程式即時遙控拍攝、檢視電腦和處理 RAW檔案成像。最新1.1版本改善並提高遙控拍攝 (電腦連線拍攝)的數據傳輸速度約10% 、於RAW影像編輯反應速度上提升65%。 α7 III 同樣是出色的動態影像攝影機,提供高解析度全片幅 4K(3840x2160像素)影片錄製功能,使用全像素讀取拍攝出無像素合併 4K 畫質,透過超取樣技術製作畫質細膩豐富的優質影片,收集的數據量相等於 4K 影片所需的 2.4 倍 ,攝製細節分明和具深度的 4K 影片。 α7 III 能滿足多種影片製作需求,可使用 HLG (Hybrid Log-Gamma) 系統,支援即時HDR 工作流程,在支援HDR (HLG) 影像格式之電視上播放栩栩如生的 4K HDR 畫面。α7 III 亦提供 S-Log3 及 S-Log2 ,於後期製作中增加調色的靈活性。此外,相機也具有斑馬紋功能、伽瑪顯示輔助和Proxy錄製功能。α7 III亦可使用自動追焦模式以120 fps 錄製高達 100 Mbps 的Full HD 影像,並依喜好將影像剪輯為 4 倍或5 倍慢動作Full HD影片。多種專業功能全面支援動態影像拍攝。 Sony最新 α7 III 配備一系列應用在 α9 及 α7R III 的進階功能,包括支援高速SD 卡 (相容UHS-II) 和 SD/MS 卡的雙媒體插槽,可選擇以不同格式與方式儲存拍攝內容,例如:同時或中繼錄影紀錄在兩張記憶卡中,或分別儲存RAW/JPEG和靜態/動態影像;配置Sony Z 系列電池,容量約等於 α7 II 所用 W 系列電池 2.2 倍,續航力大幅提升,每次充電能拍攝達 710 張 照片,為目前全球無反光鏡數位相機中擁有最高電池續航力的機種 。 α7 III具有約 235.9 萬點高畫素、高對比度 XGA OLED Tru-Finder™ 電子觀景窗,使用者可自行設定電子觀景窗和螢幕畫質為「標準」 或 「高」,能即時重現極準確且逼真的細節。小巧機身也有多種可靠傳輸功能,α7 III支援透過 Wi-Fi 將檔案直接傳輸到智慧行動裝置、電腦或 FTP 伺服器,同時搭載支援快速資料傳輸的USB 3.1 Type-C Gen1端子,增加電力供輸的靈活度,在連線拍攝期間達到更高效率的影像傳輸。 α7 III 同樣可搭配使用 Sony 全新「Imaging Edge」影像處理軟體套裝組,擴展拍攝過程的創作空間。「Imaging Edge」提供三種電腦應用程式供免費下載,包括「遙控 (Remote)」、「檢視 (Viewer)」及「編輯 (Edit)」,使用者可透過程式即時遙控拍攝、檢視電腦和處理 RAW檔案成像。最新1.1版本改善並提高遙控拍攝 (電腦連線拍攝)的數據傳輸速度約10% 、於RAW影像編輯反應速度上提升65%。 隨著 α7 III 的上市,為滿足更多使用 α 系統的專業攝影師之需求,Sony 即將推出多款專屬配件。全新旗艦級閃光燈 HVL-F60RM 提供強力 GN60 閃光輸出 ,支援焦距從 20 mm 至 200 mm ,可提供均勻的寬廣變焦覆蓋範圍而無遮光。 全新 HVL-F60RM 閃光燈具有穩定可靠的連續拍攝效能,當單獨使用時,一組電池 (4 顆電池) 可以支援220 次 閃光功能,回電時間僅需 1.7 秒24,當搭配使用選購的閃光燈外接電池組 (型號:FA-EBA1),兩組電池 (8顆電池) 可支援達 660 次24拍攝,回電時間更可縮短為 0.6 秒 新款 HVL-F60RM 具備無線電/光學閃光燈觸發進階控制功能,從屬閃光燈能安裝於多處,可距離相機達30公尺 ,在有障礙物或光學通訊易受干擾環境下,亦能擁有穩定的無線電溝通。 Sony HVL-F60RM 閃光燈具備獨特的「快速轉向擺頭」功能,攝影師可由水平或垂直方向快速轉移(由左至右 90 度、向上傾斜 150 度或向下移動 8 度),輔助構圖與拍攝更加靈活快速,並為不同場景帶來最佳燈光效果。新推出之防雨護罩 (型號:FA-RG1)可減少水滲入閃光燈和相機的機會 ,拍攝更可靠。 Sony α7 III將於 2018/4/3 起在台上市,α7 III 建議售價單機身NT$59,980 (ILCE-7M3),另有搭配 28-70mm全片幅鏡頭之單鏡組(ILCE-7M3K),建議售價NT$64,980;全新 α 系列相機專屬配件HVL-F60RM旗艦閃光燈/ FA-EBA1閃光燈外接電池組/ FA-RG1防雨護罩上市時間和建議售價未定,相關訊息請鎖定 Sony 官方購物網站。
最多人點閱
- 陽泰Yantouch EyE Speaker藍牙喇叭實測開箱,兼顧時尚與光氛特效揚聲器頂尖之作!
- 小米空氣淨化器2實測開箱,智慧家電中物超所值的空氣清淨機精品!
- 充電效率高1個抵5個,Kamera 5 Port USB充電器SP-5U開箱試用
- 快速充電!一次為4支手機提供滿滿能量,BUFFALO 4A大電流USB充電座開箱實測 →iBUFFALO BSMPA09
- VESA協會推出HDR開放標準,制定3款DisplayHDR認證等級400、600、1000,搭配自我測試工具,推動產業進入下世代HDR新境界,現場直擊快報
- 羅技Logitech UE MEGABOOM速寫開箱,圓柱造型藍牙喇叭!
- iBUFFALO BSMPA09大電流USB充電座實測開箱,4A出力充電器中的優質精品!
- 老舊GPS裝置將可能於今年4月6日失效? 趕快更新韌體或換新!
- 疫情出不去、在家組機趣 (下):DIY電腦BIOS輕鬆設定與Windows安裝
- 圓剛AVerMedia EzRecorder ER310超級錄影王實測開箱,數位第四台預約錄影的好幫手
- Nikon D7200數位單眼相機實測開箱,旗艦榮光再現!
- AKG親手調教的絕妙音質,在時尚與科技間遊走的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Samsung Galaxy Buds Pro開箱試聽